2023年度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基地建设发展规划
日期:2022-12-13  作者:[db:作者] 来源:[db:来源]  浏览量:990

为贯彻落实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,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,为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,制定本规划。

一、建设目标

基地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,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,按照立足创新、提高质量、增强能力、服务学校、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,构建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、结构合理、协调发展的研究基地,聚焦学科前沿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,让基地发展与学校的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有机结合,实现同频共振。

二、建设重点

按照“巩固、深化、提高、创新”的要求,强化分类指导和管理,突出学术特色、提升学术优势、打造学术品牌,着力推进科学研究、学术交流、信息资料建设和科研体制创新方面的建设:

1.科学研究建设。结合基地教师的专业方向,承担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项目,完成一定质量的学术报告1-2份,力争在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,公开出版著作,是科研水平、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。

2.学术交流建设。承办区域性学术会议,与省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,逐步扩大学术交流的范围,力争在2023年度主办1-2次学术会议,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到基地开展学术交流,在教师专业研究领域积极开展跨学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,提高学术交流活动的层次。

3.信息资料建设。建立教师图书资料库;建立基地教师研究人员的资料信息库,并不断完善;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,建立信息互助共享平台,是基地研究队伍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研究工作。

4.科研体制创新建设。建立健全“校内-校外”、“专职-兼职”灵活开放的研究基地,实现“学院-基地-研究方向”三级管理研究管理机制,聚焦学术前沿,拓展研究领域,长期、持续推进基地建设。

三、组织管理

健全体制机制,激发核心竞争力,完善基地的组织架构、运行模式、人员管理方式。形成以基地主任负责、基地委员协同、基地教师分工合作的组织架构,同时,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,通过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,吸引优秀人才,组建创新团队,打造高质量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基地。注重人才培养,鼓励基地中青年教师申报课题、参加课题研究,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,使研究基地可以持续、稳定发展。

完善基地内部考核激励制度,按照积分制,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,注重质量、特色和贡献,综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,充分调动研究基地研究人员的积极性,促进研究团队创新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学科资源的优化配置,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力与活力,形成多层次、多元化、合理分工互补的新格局。